粘土矿物指示昭通古猿生活在温热和潮湿环境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新世古猿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距今1700-1500万年)曾在欧亚大陆和非洲繁盛一时,中新世晚期后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晚中新世晚期全球范围内仅中国云南、泰国以及印度、巴基斯坦交界的西瓦立克地区还存在古猿化石记录,数量最多的发现集中在云南开远、禄丰、元谋、保山和昭通地区。昭通古猿化石是世界上第二个中新世古猿幼年头骨,也是欧亚大陆最晚的中新世古猿遗存。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究的,以张春霞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粘土矿物学指示中国云南昭通盆地中新世古猿生活在温热和潮湿环境”的论文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子刊《科学报告》。该论文从粘土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角度,并综合前人研究,探讨了欧亚大陆以及其他地区古猿都灭绝后,昭通盆地作为欧亚大陆中新世古猿最后避难所的原因和机制。

a)研究区位置,b)地质图,c)昭通古猿出土点水塘坝剖面, d)昭通古猿出土化石
a)研究区位置,b)地质图,c)昭通古猿出土点水塘坝剖面, d)昭通古猿出土化石

研究团队对中新世末期的昭通盆地水塘坝剖面上系统采集的古环境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粘土矿物学和孢粉学研究。该古猿化石发现于煤层之间的泥炭层中,其沉积相与云南开远、禄丰、元谋和保山的古猿化石出土地点的沉积相(如煤层、煤层间粘土层或泥炭层)相似,粘土矿物学和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昭通古猿(禄丰古猿禄丰种相似种)生活在温热潮湿的湖沼环境。

为进一步获得云南,尤其是昭通盆地作为欧亚大陆中新世昭通古猿最后避难所的原因和机制,研究团队将云南古猿化石地点与西瓦立克地区和非洲的中新世古猿地点的植物群区划,并对碳同位素等相关结果进行了系统对比。结果显示,西瓦立克地区从森林到草地的生态转变比非洲要晚得多,而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在整个晚中新世期间一直以热带、亚热带森林为主,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变化。这种热带、亚热带森林直到距今300-40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才逐渐被干冷的针叶林代替。他们认为:青藏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以及全球气候变冷的共同作用,使云南在地理上和气候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湿热环境区域,延缓了干冷气候开始的时间,为欧亚大陆中新世古猿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避难所,此结论与其它动植物化石研究结论一致,为探讨古猿的演化和绝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昭通市人民政府、昭阳区人民政府的联合资助。研究成果于近期在线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Zhang et al. Clay mineralogy indicates a mildly warm and humi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Miocene hominoid from the Zhaotong Basin, Yunnan,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20012, DOI:10.1038/srep20012)。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从微观生长线探秘禄丰古猿的生长奥秘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禄丰古猿于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于云南禄丰石灰坝,其生存时代为中新世晚期。自禄丰古猿化石发现以来,其与早期人类演化历史的相关性备受国内外古人类学家关注。最近,中国科…

    2016-02-26
  • 云南昭通盐津发生4.7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23日9时59分在云南昭通市盐津县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8.18度,东经104.22度。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258次,最…

    2021-01-23
  • 虽然发育不同,但早期和晚期人属成员牙齿形态相似

    牙齿作为脊椎动物的钙化组织,使其从外界摄取养分的功能器官,该器官的各种性状不仅与动物自身的基因有关,而且与外界的环境有紧密的联系。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报道,最新一期人类进化杂志《Jour…

    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