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夏季风可以将雨水带到青藏高原东北部

近日,水文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刊登了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育教授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The verification of millennial-scale monsoon water vapor transport channel in northwest China”。该研究成果证实了古季风对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区和西北干旱区)过渡带的影响,同时验证了研究区之前大量古气候代用指标对季风变化的指示作用。这项最新研究成果是该研究组2015年在长时间尺度冬季风驱动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之后,在湖泊演化与季风动力学方向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1-s2.0-S0022169416301111-gr2

我国三大自然区过渡地带位于李吉均院士等老一代科学家提出的“季风三角”的顶端,也是兰州大学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研究区。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古气候学、古水文学等学科在该区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一项核心成果是使用该区域的古气候记录还原了长时间尺度季风演化过程及驱动机制,但之前古季风研究一直缺少季风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长时间尺度夏季风水汽输送。

为验证长时间尺度夏季风水汽输送对该区域的影响,并进一步证实该区域古气候记录中季风信号的可靠性,针对古季风水汽输送这一科学问题,资源环境学院李育教授研究组采用表层及地层沉积物同位素分析、高分辨率年代学方法等第四纪科学手段,并结合全新世古气候模拟、古季风模拟、长时间尺度季风水汽同位素模拟等数值模拟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三大自然区过渡带全新世千年尺度季风水汽输送过程。结果显示:在全新世千年尺度上,来自亚洲夏季风的水汽可以到达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大自然区过渡带,长时间尺度夏季风水汽输送主要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所控制的低纬度太阳辐射变化。

近年来,随着古气候数值模拟和古气候记录两种研究手段的发展与结合,关于千年尺度古季风演化的不同步性,数值模拟已经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最新进展显示:我国不同区域对古季风变化的响应差异较大。因此,在古季风动力学研究中,选择合理的研究区就显得至关重要。李育教授研究组扎根三大自然区过渡带,围绕古季风动力学、湖泊演化的古气候学机理等科学问题,一直与美国NOAA古气候中心、科罗拉多大学、犹他大学等机构进行广泛合作。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169416301111

(据兰州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青藏高原的降水怎么来的?

    虽然远离大洋,又被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青藏高原西南部夏季降水还是可以达到300毫米左右。相反,北美的亚利桑那和南美智利虽然离海较近,上游阻挡的山脉比喜马拉雅山脉还低,但降水稀少,并形成一些沙漠。这是…

    2016-03-08
  • 人类活动使高山湖泊的生态系统退化

    评估和预测现代暖期人类活动主导的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已有研究认为,亚洲地区的快速工业-城市化发展导致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气溶胶含量显著增多,在亚洲大陆上空产生“阳伞…

    2017-03-01
  • 石笋氧同位素揭露一万年以来东亚14次弱季风事件

    全新世这一最近的地质时代,因其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中全新世的气候和未来全球增温情景具有相似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东亚地区,包括黄土、湖泊、泥炭、石笋和沙丘沉积物等古气候…

    2021-01-28
  • 东亚的冬季风和夏季风没关系?

    中国气候主要受季风系统影响。在经典气候学中,人们通常认为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彼此呈负的相关关系,即夏季风强时冬季风弱,反之亦然。长期以来,这一未经充分证实的先验假设关系一直被用来解释东亚现代气候变化和…

    2016-07-05
  • 晚中新世至上新世亚洲季风加强与南极冰盖扩张有关

    亚洲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ENSO活动和热带辐合带(ITCZ)的相互作用是改变大尺度热量和水分平衡的关键因素,对亚洲乃至全球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无可置疑的区域和全球意义。同时,季风降水…

    2016-06-29
  • 研究人员发现相互作用的两个日冕物质抛射(CMEs)的初始速度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该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芳等人与中国科技大学的学者合作,在《Nature》杂志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urn on the super-elastic collision nature of …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