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显老”基因

W020160510496857280699为何有些人更显老,而有些人却能永葆青春?发布于Current B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首次从基因层面揭示了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与实际年龄差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英国联合利华集团联合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了一项皮肤感知年龄遗传因子的大型科研。在这个项目中,科学家共用了近十万人次反复评估了超过四千个人的面部高清照片,精确量化了每个人的感知年龄(即看起来的年轻年老的程度),并分析了近800万个DNA位点和感知年龄的关系。

该研究首次发现了感知年龄和基因之间的联系,发现带有MC1R基因特殊基因型的人看起来比其他同龄人平均

在鹿特丹人群队列中发现的与感知年龄相关的MC1R基因区域
在鹿特丹人群队列中发现的与感知年龄相关的MC1R基因区域

年老两岁。此发现有望迅速提高我们对感知年龄的理解。

MC1R基因是人类皮肤合成黑色素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其遗传缺陷可造成皮肤缺乏黑色素的天然保护功能,进而导致更多的紫外线光长期对皮肤造成多种损伤,还可能由此引发皮肤癌变。

“MC1R基因的黑色素合成功能只是其影响感知年龄的一小部分”,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刘凡研究员指出,“数据显示MC1R基因的对感知年龄的作用并不受皮肤颜色、紫外线伤害和日照暴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说明MC1R还有其他的功能在起关键作用。目前已知由MC1R参与的细胞功能还包括氧化伤害、DNA修复和免疫调节,这些都可能是导致感知年龄变化的原因。”

刘凡研究员还指出,“此研究发现MC1R中的多个功能性等位基因通过复合杂合子的特殊方式相互影响而起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会用我们最新研发的方法针对复合杂合子在全基因组水平进行全面检测,期待能找到更多影响感知年龄的基因。”

论文链接 :http://www.cell.com/action/showImagesData?pii=S0960-9822%2816%2930184-1

(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eau.com/articles/2016051142

(0)
上一篇 2016年5月22日 13:09
下一篇 2016年5月23日 07:35

相关推荐

  • 中国生命科学大数据中心建成

    国际三大数据中心(NCBI、EBI、DDBJ)对全球生物数据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BIG Data Center),作为基因组所的重要研究单元,…

    2016年12月7日
  • 微量小RNA深度测序技术解析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基因变化

    6月1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吴立刚研究组…

    2016年6月16日
  • “垃圾DNA”并不垃圾

    在基因组中,有一种到处乱跑的“捣蛋鬼”DNA序列,可以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被称为“转座子”。曾被认为是“垃圾DNA”的转座子,近年来被发现其实是基因组的巧妙设计…

    2017年3月12日
  • 科学家发现RNA甲基化调控基因出核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及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杨运桂研究组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孙莹璞研究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组合…

    2017年4月23日
  • 手印化石表明人类早在7000年前就在青藏高原活动

    青藏高原上的小喇嘛。人类可能已在寒冷高峻的青藏高原定居了七千多年 至少在7400年前,无畏的狩猎采集者或许就已经在寒冷、缺氧而严酷的青藏高原上定居了。这比研究者此前认为的时间要早将…

    2017年1月11日
  • 圣经也许错了,迦南人并没有灭绝

    希伯来人和迦南人的战争 (版权:Gamma-Keystone/Getty Images) 根据“希伯来圣经”所描述,迦南人的结局并没有好转。以色列人在逃离埃及抵达他们的领土后,踏平…

    2017年7月30日
Copyright © 2016-2023 沙鸥科报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70449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