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动物化石保存新属种

146718942687f942940a22ad05

埃迪卡拉纪是后生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化石记录能为深入认识这一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然而,埃迪卡拉纪后生动物几乎都是软躯体的,它们的化石记录会受到埋藏和降解作用的严重影响。加之该时期后生动物化石记录主要以现代动物门类的基干类群为代表,因此这些化石往往具有可能的、不确定的后生动物亲缘性。迄今为止,确切的宏体后生动物化石仅出现在埃迪卡拉纪晚期。产自我国埃迪卡拉纪早期的蓝田生物群,不仅包括形态多样的宏体藻类,还有一些可能的宏体后生动物化石,前期研究仅对这些后生动物化石进行了简单报道。

为了对蓝田生物群中后生动物化石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万斌博士等通过新近采集的标本,结合先前报道过的化石材料,对其中的后生动物化石进行了系统分类和详细描述。依据形态特征将这些化石分为4个新属和5个新种,包括:蓝田虫属(Lantianellagen. nov.),光滑蓝田虫(Lantianella laevis gen. et sp. nov.)和环纹蓝田虫(L. annularis gen. et sp. nov. );皮原虫属(Piyuania gen. nov.),杯状皮原虫(Piyuania cyathiformis gen. et sp. nov.);前川虫属(Qianchuania gen. nov.),梭状前川虫(Qianchuania fusiformis gen. et sp. nov.)和休宁虫属(Xiuningella gen. nov.),稀少休宁虫(Xiuningella rara gen. et sp. nov.)。这些化石都是以碳质压膜形式保存,具有较为复杂的形态分异和可能的解剖学结构。将其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与化石的和现生的相似类型进行比较,它们与宏体的藻类和真菌存在较大的区别,而与一些后生动物(如刺胞动物)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些动物化石为我们认识从成冰纪到寒武纪转换时期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的演化和海洋氧化事件提供了新认识。

该成果已在国际期刊Palaeontology上在线发表。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ala.12242/abstract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甘肃临夏盆地发现福氏三趾马

    福氏三趾马,来源:邓涛博客 临夏盆地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丰富,之前的研究将其概括为晚渐新世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以及早更新世真马动物群,尤以三趾马动物群和真马动物群的…

    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