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还童不是梦?

转载自theguardian.com
转载自theguardian.com
(翻译:范坤; 编辑: Randy)

最近一项关于小鼠基因治疗的研究显示返老还童的可行性,但科学家认为要在人体上实现可能还需数十年。

皱纹,白发和全身疼痛是人体衰老的标志,我们通常认为衰老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但是最近科学家宣称衰老是可逆的。

该研究团队通过一项新的基因治疗技术,使小鼠表现为显著的返老还童的现象。通过进一步的连续治疗,小鼠显现出更年轻的容貌,更直立的脊柱,更健康的心血管系统,更迅速的伤口恢复,及更长的寿命。

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胡安,为美国加州的拉霍亚的索尔克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 in La Jolla)的研究人员,他认为“我的研究结果提示衰老可能不是一种必然的结果,通过细心的调治,衰老可能是可控的”

这项技术目前还不能立即应用于人体,且转化为临床可能还需十年时间。然而该研究结果认为对衰老的本身的治疗要比对老年病的治疗更有前景。

此研究同时也挑战了我们传统认为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观念。相反的,丰富了基因钟理论。该理论认为衰老的过程部分甚至大部分受基因钟控制。

研究并没有表明显示衰老可以完全消除,但是却可通过调节基因钟延长寿命。

“我们并不认为该技术会使人长生不老”,胡安说,“完全逆转衰老仍受条件限制,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延长预期寿命,更是增加预期健康值”

来自剑桥大学巴布拉汉研究所遗传学专家沃夫,认为该研究结果是“令人惊喜的”,他认为延长预期生命值是可以实现的,“这不是科幻小说”。

这项基因治疗手段基于先前研究“返祖”成热细胞的技术,例如使皮肤细胞逆转为有活性的干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这些细胞成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可以转变为各式各样的人体细胞,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所需“配件”。

最近的研究显示这项技术被应用于时钟细胞的逆转,该技术可以使时钟细胞更有活性,相反时钟细胞的功能将会消失。

沃夫进一步解释说,“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可以重置衰老时钟而从零开始,从零开始就是返回到胚胎阶段,但这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因此你可能要问:要回到哪个阶段?”

这项治疗措施涉及四种相同的基因控制,致使皮肤细胞转换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小鼠的四种基因可受人工控制,当小鼠暴露于一种特殊的化学饮食环境时,该基因工程即可开启。

研究者使用这些技术尝试治疗小鼠的早衰症。早衰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可以加速衰老,导致DNA损害,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时大大缩短了寿命。

通过六周的持续性治疗,小鼠表现为更年轻的状态,皮肤和肌张力得以改善,寿命也延长了近30%。细胞学研究也显示损害的DNA也得以修复,同时细胞的电功能即线粒体功能也得到改善。

“这是第一次揭示基因重组可以影响动物的健康和寿命”,胡安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实验结果并未导致小鼠增加癌症的风险,表示这项治疗成功的逆转了细胞,而且不会使其逆转到干细胞阶段,即不会导致体内细胞的不可控的增长。

第一个严重遗传病的病人例如早衰症可能有潜在致癌风险,这还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显然肿瘤危急是最重要的风险”沃克说

这项技术被用于小鼠但是还没能用于人类研究,因为需要人体转基因研究需要胚胎实验,但是胡安的研究团队相信通过药物治疗可以产生相同的基因效果。

“这些化学试剂可以做成乳膏或者注射液用于逆转皮肤、肌肉和骨骼”,胡安说,“我们相信十年后这种化学试剂将会用于临床”

这项研究已发表于科学杂志《细胞》上。

论文链接: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6)31664-6

(据TheGuardian.com)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中国科学家揭示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高精度三维基因组学图谱

    人类大脑起源于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其最显著的改变是大脑的认知功能,反映在脑容量的显著扩大和脑结构的高度精细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哪些遗传改变造就了人类大脑”是学界长期力图解决的科学问题。 所有器官包括…

    2021-01-28
  • 解密早期胚胎基因组的激活

    2016年3月7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范衡宇教授实验室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Oocyte-expressed 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 is a Key Activator of the Early Zygotic Genome in Mouse”的论文,报道了母源…

    2016-03-21
  • 手印化石表明人类早在7000年前就在青藏高原活动

    青藏高原上的小喇嘛。人类可能已在寒冷高峻的青藏高原定居了七千多年 至少在7400年前,无畏的狩猎采集者或许就已经在寒冷、缺氧而严酷的青藏高原上定居了。这比研究者此前认为的时间要早将近4000年。 在对西藏中部…

    2017-01-11
  • 中国科学家发展最新单细胞多重组学测序技术

    (据北京大学)2016年2月23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研究组、黄岩谊研究组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暨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肝胆…

    2016-02-28
  • 科学家揭示染色质修饰涉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机制

    染色质修饰为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二者皆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陶永光教授课题组在研究…

    2016-07-06
  • 中国科学家揭示胃癌耐药分子机制

    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表达是造成肿瘤化疗耐受和肿瘤病人生存和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但MDR1过表达的调控机制还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赵永良课题组利用胃癌为模型,在研究耐…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