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感冒?

在冬天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感冒?

感冒流感的季节就要到来,我们似乎无法摆脱烦恼的咳嗽和喷嚏。但是为什么冬天会发生鼻塞?

病毒感染可引起普通感冒或者流行性感冒,这是令人讨厌的事情。疾控中心表示,每年普通感冒是导致儿童旷课和成人请假的主要原因。

虽然大多数的感冒都能自愈,但是,全世界每年流感可导致250000-500000人死亡。

因此,关于温度的直线下降导致流感病毒像野火一样散播,科学家知道多少那?

普通感冒VS流感

首先,我们要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因为病毒引起这两种疾病的表现方式不同。

大多数时候,普通感冒表现为三联征:咽喉痛、鼻塞、咳嗽。有超过200种病毒会引起普通感冒,以鼻病毒最常见。

有趣的是,1/4的人感染普通病毒后不会表现任何症状。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这种病毒主要有三种: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流感病毒C。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很多共同症状,但是流感病毒感染后主要变现为高温,疼痛,冷汗,寒战——这是区分两种感冒的最好方法。

因此,现在我们知道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不同,下面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时候容易感染这些病毒。

季节性

疾控中心监测了最近的流感活动。流行性感冒可以发生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但是大多数与季节性有关。

根据疾控中心的监测显示,流感活跃期最初常出现在十月,冬季达到高峰。但是有些年,流感的爆发可持续到第二年5月。

从1982-2016年的数据研究发现,流感爆发的高峰月份是2月,其次是11月,3月和1月。

2013年的一项分析研究显示,全球其他温带地区也有类似的表现,寒冷和湿度是罪魁祸首。热带地区也是类似表现。

因此,你常常会发现在雨季和潮湿的月份,或者一年中流感相关季节常会发生大爆发。

如果你感觉不到,并不是你一个人是这样。虽然流感研究数据支持这种关联,但是科学家不能完全理解低温和高湿度时是如何引起感冒的。

有一系列的理论,范围涉及从病毒导致感冒,免疫系统应对感染,到人群聚集地逗留和缺乏阳光暴露。

冷空气影响我们的第一道防线

普通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总是试图通过鼻腔进入我们的身体。幸运的是,我们的鼻黏膜具有复杂的防御机制可以预防这些微生物侵袭。

我们的鼻腔持续分泌粘液。病毒混入鼻涕内,在我们的鼻腔中,叫做纤毛的微小细毛可使病毒持续运动。当我们吞咽大量病毒时,胃酸可以杀死他们。

但是冷空气可以冷却鼻腔,导致粘液清除缓慢。病毒可以长时间在鼻腔停留,穿过鼻涕侵入体内。

一旦病毒冲破防御机制,免疫系统就会发生作用,控制病毒侵袭。吞噬细胞,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可以吞噬和杀死病毒。但是冷空气能降低吞噬细胞的活性。

鼻病毒在冷空气中活性增高,一旦温度下降很容易就会感染感冒。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正常体温时,这些病毒易发生自杀、凋亡和短时间内被酶溶解。

维生素D和“室内活动”的误区

在冬季,日光中的紫外线远低于夏季。这直接影响我们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是组成抗菌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实验室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

因此有认为在冬季服用维生素D可以预防流感。2010年的一项临床跟踪研究显示,在校儿童每日口服维生素D可以降低流感病毒A的感染。

然而,最近的进一步临床跟踪研究显示服用高剂量的维生素D添加剂无效,因此关于维生素D的效果尚不能定论。

另外一个易感染感冒和流感的原因是,在秋季和冬季的一些月份,当天气变的不好时,我们常常在室内活动。

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感染病毒:拥挤的空间可导致病毒在人与人之间扩散。集中供暖可以导致空气湿度下降,我们已经观察到这可以导致流感的大爆发。

然而,一年到头我们都是生活在拥挤而封闭的环境中,这个理论并不能解释流感的发病情况。一些科学家认为温度、湿度、旅行和拥挤的环境都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计划做周末旅行,我们预言节日后很多人都会出现鼻塞症状。

但是我们怎么做可以保护自己?

怎样清除病毒治疗症状?

这个冬天你患感冒的几率非常高。实际上,疾控中心估计成人一年患2-3次感冒。

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是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双手,避免触碰眼镜、鼻子、嘴巴和远离感染群体。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流感预防。疾控中心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是最好的预防办法。

如果你高烧不退、症状持续或加重,异常症状,或者有胸痛要及时就医。

论文链接:https://www.cdc.gov/features/rhinoviruses/index.html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11/en/

https://www.cdc.gov/flu/about/season/flu-season.ht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91336/

http://www.pnas.org/content/113/30/8496.abstract?sid=430c67fb-3c59-4ac9-8694-052a4ec396ce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64376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80923/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