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学术期刊,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老掉牙,然而荣誉和责任在逻辑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Nature自然科研”在微信公众号里推送了一则信息“中国斥巨资推动本土科技期刊发展”(简称“科技期刊”),介绍“中国政府透露将在未来5年内,每年投入逾2亿元人民币,提升约280本国内期刊(其中大部分以英语出版)的发表标准,增加国际研究者的投稿量”。

办好学术期刊,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来源:Wikipedia

国家投入如此大的资金,决意提高中国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表面上来看对科学界是一件好事。然而,科学是无国界的,以满足自己的荣誉感为目的来经营学术期刊,实为一种狭窄的心态。未来能否办好期刊,令人怀疑。

办好期刊是一种责任。学术期刊是刊发最新科研成果,促进科技交流和发展的开放平台,在能满足自身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不应以盈利为目的。从这一点出发,办好一本期刊是在为学术界、科技界服务,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理当承担部分责任。

当前国内学术期刊是什么状态呢?以个人了解的信息来看(可能有所偏颇),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文章,尤其是新中国早期,但是大部分情况下的文章均没有新意,或没有任何价值,甚至错误的“假文章”,有一些行业的学术文章造假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直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学术期刊”本身出了问题,以及落后的评价体制。

好期刊并不等于科技强。一本好的期刊必然是国际化的,受全球研究人员尊敬的,信任的。“科技期刊”一文也提到“研究人员希望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不管是哪里的期刊”。好期刊是整个编辑团队和全球审稿人努力的结果,这和本国科技强弱在逻辑上没有根本的关系,虽然现实是科技强国办好学术期刊的几率大些。

办好期刊还是回归到期刊本身。在当前国情下,尽可能为办刊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组建优秀编辑团队,具有开放包容的学术思想,严守科学道德,制定录用论文的高标准,而不是补贴大量的资金。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大事难事,或者从某方面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 

好期刊不在多,而在于精。放眼全球,国际上优秀的期刊也不可能以百记。除了专业性强的学术期刊外,还需要大力发展一些质量上乘的科普杂志。科普可以起到激发人的好奇心的作用,尤其是青少年,这对科技发展来说是巨大的软实力。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也是“Popular Science”(科普),记得中科大的潘建伟教授讲过,一位普通的外国老人也喜欢读“Nature”。办好科普杂志与学术期刊一样重要。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